三公经费怎样控制(三公经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admin   2024-06-16 12:49   8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三公经费怎样控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三公经费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怎样从源头上刹住“吃喝风”?

我们都知道奢靡之风从吃喝开始,腐化堕落又是从贪图奢靡享受起步。公款吃吃喝喝是腐化堕落渠道的来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吃喝风”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有损于党的形象,更是“透支”政府的公信力。每年的“三公经费”有多少填入了吃喝这个“黑洞”谁能说得清?因而刹住“吃喝风”不只是纠正贪图享受的生活作风问题之小事,而是一头连着怎样堵住腐败的源头之一,另一端汇集民情民意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有着预防“千里大堤溃于蚁穴”之天大之事。老百姓对公款大吃大喝深恶痛绝,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也是深埋于权力者心中难以除根的顽疾。党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和倡导的“励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很多方面就是针对“吃喝风”而对症下药的良方。随着党中央其它措施一步步跟进,对遏制公款“吃喝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高档酒店的明目张胆的豪门盛宴已大有收敛,但转入“地下”的“低调奢华”犹如潘多拉魔盒盖子打开,大有变本加历卷土重来之势。如“机关食堂”与“私人住所”替带了豪门酒楼;茅台酒套上了矿泉水瓶掩人耳目的“迷彩服”;各地“住京办”和“住省办”成了“特殊”食客的“核防护罩”;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因此,怎样标本兼治攻克公款“吃喝风”这一顽疾,最终达到切除这一社会“毒瘤”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要想治本,就得追根溯源弄清其疖症的起因和滋生的土壤。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催生的饮食文化中最耳熟能详的“民以食为天”和如雷贯耳的“食、色,性也。”欲达一个文化核心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来消化,“吃”成了这一最为生物化、物质化的层面,也是理解一个民族精气神及其内核的最重要切入点。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人口相对较少,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使老百姓不得不对温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古代,国家、江山被说成“社稷”,而这个“稷”在古代有的书上说是黍类,有的书上说是谷类,总之是一种粮食。古代一直以稷为百谷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为谷神,进而以此指代国家。可见中国人把食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每逢喜庆佳节和宾客来临等都得摆宴款待,以表主人最高礼仪。久而久之便世代相传,同时渗透至交结朋友,谈经伦商,接人待物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吃喝”社交文化。当今社会“吃喝”成风其实就是维系一个个社交圈的需要:“草民”的社交圈在“排挡”上;稍有点脸面之人的交往圈即在餐馆里;有钱人的社交圈自然离不开高档酒楼;官员们的交际圈所花“三公消费”属最有钱范畴顺理成章要步入豪门酒店的奢华盛宴旁;前三交际圈不属我们今天探讨范围,最后一个交际圈子才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风”之源头。官员们利用交际圈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跑“部”进钱和要项目;二是跑“官”晋“嚼”;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如下:一、当前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资源分配权过大,特别是中央财政权力太大,分配方案又不透明。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在去年“两会”上说:现在“拍脑袋安排资金”的情况太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哪个群体闹得凶了就给一点。”“我建议,国民收入分配法早就该出台了。我们的‘蛋糕’不小了,几十万亿元。但是‘蛋糕’怎么分,要让全国人民看得清清楚楚。”刘锡荣说,因为这种随意性,造成了全国各地都在“跑部钱进”。他举例说,因为分配不合理,国家长期从东部较富裕的地区收取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西部地区。但是东部感到很吃亏,也想从国家要点回来。于是省里、地区、县里都有“驻京办”,都“跑部钱进”。“那个专项转移支付,你不跑,国家就不给,搞得处长以上级别的人都在跑这个。要钱的时候,财政部附近宾馆都住不下,客房价格都特别高。”刘锡荣说,“什么时候在北京的这些“驻京办”没了,就说明人大把‘钱’管好了”。还有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落户问题也得勤跑,如修建高铁,沿线经过地的彼邻两县往往都是相互争夺的难解难分,利用一切关系和机会跑北京。仅仅靠跑不请客吃饭拉近关系,跑也是白跑。所以在北京请吃成了一道全国首屈一指的奢华“风景线”,其价格高的忒离谱,一顿饭下来数万块钱是常事。以致于在北京的酒店请客吃饭必须带“卡”已成“潜规则”,否则时常会闹出结账现金不足的尴慨情形。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成了圈内人的座佑铭。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的好酒干部并不多,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到被边缘化。因此,公款吃喝,一度成了部分人的“为官之道”。二、一些地方官员要想“进步”晋“嚼”也得跑“官”拉关系,否则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谁了解你,因而“跑官要官”与“买官卖官”成了一紧密相联的利益链条早己是不争的事实。跑官要官是前奏,买官卖官是主题,权钱交易、权权交换是最大特色。“跑官要官”分两个阶段,一是感情联络期:该期间进行感情投资。往往围绕领导身边的人或事做文章,大事小情维持,逢年过节看望,对领导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长期培养感情,积蓄跑官要官资本,为自己跑官要官铺后路、搭鹊桥。二是实施期:这是关键时期,长期感情投资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否成事在此一举,“按质论价”等核心内涵都要浮出水面。因此,双方有不少私下交易会要酒桌上形成默契。这一长时间过程需要很多公款吃喝来支撑,也是大量“三公经费”的支出项目。所以,要从源头上堵住公款吃喝,须封死上述两个通道外,还得防范所有其他隐患。这些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按“十八大”报告精神“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尽量减少政府与市场的利益瓜葛。转变政府运行方式,尽可能减少政府的审批项目,还权给市场。尽量由市场配置资源,因而降低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依法规范政府的权力,特别要坚定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财政预算审批制度。财政资金要全部进“人大”审批的“笼子”,不得藏有体外循环资金。要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决不允许“先斩后奏”。三是,要阳光用权,除事关国家机密的事项外,其它一切都应尽可能公开,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来胧去脉都得接受公众舆论监督。杜绝“跑部进钱”现象发生。四是,加强用人机制的透明度,选人既要德、能、勤、绩全方位考量,更要以百姓的口碑和满意度为选材重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斩断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利益链条,从源头上堵死跑“官”晋“嚼”者的升迁之路。五是,加强“三公经费”的透明度管理。拿香港来说,细到一张纸的开支,一张桌子花多少钱,此预算都是通过立法会审议通过的,每个部门按这个预算支出,每年还要通过审计署去审计各个部门的费用使用的是否合理,这是法律方面要求的公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六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特别是从严控制公务接待活动的范围和规模。国外在公务接待方面有着严格的措施。例如,日本政府机构举行的活动,除了少数必要的礼仪性场合,绝大多数并无公费宴请等内容。活动参与者多是吃食堂或外送套餐等,即使有聚餐活动,基本上也是当事人自掏腰包,付费方式以AA制居多,日本官员们对这种做法早已习以为常。这也可作为我们很好的借鉴方式。七是,对于“低调奢华”需要“高调重典”,要行“大道”就须堵“后路”。借此“东风”撤除所用“驻京办”和“驻省办”机构,这些机构的存在绝对是弊远大于利。它们除了拉关系、助推请客送礼与腐蚀拉拢上级领导干部以及耗费各地的“三公经费”外,实在看不出能起到什么“正能量”的推动作用。八是,严肃党政纪律,对违反“八项规定”顶风“吃喝”违纪者坚决严惩,绝不手软。要既“杀鸡给猴看”,又“杀猴给鸡看”。使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掂量与权衡是贪图一时“口快活”还是“乌纱帽”重要,二者只能选一。“吃喝”交际是一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行为方式,而公款“吃喝风”又是时下老百姓最痛恨的社会不正之风,也是非常难治理的社会顽疾之一,更是党和政府要下大力气急需解决的问题。若能成功遏制公款“吃喝风”,不仅对转变社会风气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还会增强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我们相信只要党中央下决心,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从源头上治理,一定能刹住公款“吃喝风”,给人民以希望和信心。

如何加强乡镇负债管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偿债压力大、财政运行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如果再不“踩刹车”,必将带来一系列财政金融风险。为此要强化负债风险控制,使政府负债率保持在安全界限之内。

抓好增收。一是合理划分县(区)与乡镇间的税收分配。建议调整财税体制,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乡镇分成比例,以保障乡镇民生等刚性支出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二是以发展增强乡镇财力。一方面,推进全民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财政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增强镇级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三是注意挖掘闲置、老旧资产包括基础设施的变现潜力。同时要清理结算账面往来款项,加强债权清收,增加偿债资金来源。

三公经费超标比率怎样算?

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三公经费”概念要清晰。有些人对“三公经费”理解不够准确,简单的误认为“三公经费”就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目前审计署对“三公经费”解释为,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三公经费”口径要统一。通过我们多年的审计认为,“因公出国(境)经费”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培训费、资料费及其他杂费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具体包括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租用费、司机工资、燃料费、维修费、路桥费、保险费、装璜费、安全奖励费等。“公务接待费”具体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参观费、礼品费、烟酒、水果等。如果统计口径不一,不仅造成审计结果不准确,而且难以对干部行政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导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 禁不止的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把各单位行政成本情况及 “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廉政考核和问 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支出行为。

三公经费如何合理管控

1.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建设“精细”财政,改进和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时严格预算执行,提高预算约束力,促使各单位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做到“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境)”。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三公经费”预算,造成“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分析时预算和决算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比如我市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公用经费实行最低保障,这些部门的年初预算没有明确细化“三公经费”标准,建议我市今后的部门预算把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纪检监察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予以明确。上级专款、本级预算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中可以明确或细化为“三公经费”的部分,建议在预算安排时予以明确,纳入“三公经费”预算。

三公经费为0的原因该怎样写

三公经费不太可能为零的,但如果真的为零,原因可能是要么真的没有任何支出,要么进行了虚报和隐瞒。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过程中支出的财政经费。

“三公经费”实际上就是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即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例如公务用车,实际上是为了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而在交通上的需要。公款接待和公款出国,则是为了与委托代理事项有关的国内外人员维护人际关系、加强工作交流、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的需要。所以,“三公经费”作为公职人员履职的必要手段,其使用应该接受委托人的监督。

如何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该条例对“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作出了全面规范,对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对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在抓落实。为抓好落实,各级出台了关于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公务接待,禁止各种巧立名目突击花钱,反对铺张浪费。

公款吃喝、超标接待、迎亲送殡、奢靡成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官员”铺张浪费现象已经成为大家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咬牙切齿、激愤言辞的背后反映的是群众对奢靡浪费的“痛心疾首”。在此背景下,《条例》的出台赢得了大家赞誉和支持。

本文地址:https://ymzcw.cn/duibi/5796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