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公经费的控制(财政部关于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规定)

 admin   2024-06-27 11:40   6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三公经费的控制,以及财政部关于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规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财政部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三公”经费支出范围。因公参观学习和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差、出国(境)参观学习的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为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支出,包括在接待中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支出。

法律依据:《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第三条 坚持厉行节约、只减不增的原则,单位在每年编制部门预算时,须单独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并上报市财政局。“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控制数下达后不得调整和随意追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

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是什么

1、实行单独编制预算。目前,在财政预算中,预算科目设置的"类""款""项""目"四级指标中,"三公"支出并没有专门列。一般三公经费主要涉及两大块预算资金,一是基本公用经费支出,包括了单位零星开支的一般业务接待、小型会议经费、车辆交通经费,保障单位日常运行。二是特定的专项经费,有车辆购置经费,大型会议、公务活动等专项业务经费。从我区的实际的的运行和效果看,一般车辆专项购置经费由于与车辆编制挂钩,因此即使安排了购车经费,但无购车指标,年底预算调减,所以支出的情况与决算基本一致。但以各种专项业务活动名义支出的接待、会议、考察等经费,由于无具体的标准,造成部门随意性支出很大,会议过多过滥、发放纪念品、旅游、请客送礼等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在新科目体系设置尚未出台的条件下,可结合本地实际,在有关科目下设置明细,有必要对会议、接待这类的专项支出单独预算,防止变相隐藏于业务等其他项目中列支,为提高预算透明度提供保障。2、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预算定额标准。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除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外,必须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预算定额标准,并与公务卡的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部门随意性支出冲动,才能避免为形式上的零增长而做假账,才能使执法有理有据,有现实操作性。各部门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近年的实际支出情况,拟定一定时期各类层次会议、接待费用、车辆运行等基本标准,并依据部门的业务性质差异,实行一定的分部门上下浮动比例,并公布于众,便于社会各界的监督。3、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与支出监督管理既是财政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支出标准是三公经费预算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实际执行中就要精细化管理。为提高预算约束力、增强事中监控有效性和执法监管奠定基础,即对于人代会通过专项经费,实际执行时,预算单位仍需向财政业务部门申报并提交有关预算明细资料进行审核。特别对涉及会议、接待的支出,需说明地点、天数、人数、及用餐标准等,坚持财政预算审核先行,并强化费用结算管理,对超标准或没有预算的列支坚决予以纠正,扣减预算,并与下年度的预算挂钩。结合我区实行的区级出国经费预算及审核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的有效做法,对涉及全区性的原安排在各部门的各类会议、接待、公务活动等经费,也可试行统一归口预算和审核,这样有利于控制借会议之名的各类不合规支出和超标准支出,同时也便于监督管理。公务车辆经费,优先考虑公车改革,或在控制总量、细化配备更新标准基础上,实行定点保险维修加油,切实降低公务车辆运行经费。

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三公经费包括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如下: 

1、单独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三项公共资金主要涉及两项预算资金。一是基本公共资金支出,包括一般业务接待、小型会议资金和单位零星支出的车辆交通资金,以确保单位的日常运行。二是具体专项资金,包括车辆购置资金、大型会议、公务活动等专项业务资金; 

2、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预算定额标准。严格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公务用车购置运营、公务接待三项资金支出; 

三公经费已经连续几年下降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控制三公经费的意义

法律分析:三公经费的支出是导致行政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中央各部委率先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这对于推动地方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的公开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而且对于落实各级党政机关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加大三公经费减支力度,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法律依据:《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以下简称“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事业成本,不断提高机关效能,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怎样压缩三公经费?

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站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转作风,极力控制开会的次数、时间、人数,精简会议规模,要求做到会议期间不拉横幅、不摆水果、不递香烟、不沏茶叶的“四不”原则。

控制公务接待规模。对必要的公务接待进行事前申报,说明事由、来客人数,所有公务接待用餐一律从简安排,要求做到不上高档酒水、高档菜,严格控制陪餐人数,要求陪餐人数不超过来客人数的三分之一,有效的降低了公务接待费用,狠刹了吃喝风。

加强公车管理。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单列记账、专人负责,公车的维修、加油、保险和报废处理一律在“廉洁洪泽”测评系统进行申报、备案,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

本文地址:https://ymzcw.cn/duibi/5882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